我们一般同事在提到小规模纳税人时,经常不知道如何区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,在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之间几处明显的区别。
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小规模纳税人,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,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,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。上面所说的会计核算不健全是指不能正确核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、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。
根据《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通知》的规定: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。年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或四个季度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。
1、增值税征收率不同
(1)小规模纳税人企业,缴纳3%的增值税(国家税务总局暂定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优惠税率为1%),每月销售额度超过10万的或者季度超过30万的,就需要缴纳增值税,低于的不需要缴纳增值税。
(2)一般纳税人企业,根据行业不同,缴纳5%~13%的增值税
2、缴税减免不同
小规模企业,如果月销售额度不超过10万,季度不超过30万的,可以免收增值税和其他附加税,但一般纳税人就没有减免。
3、计税方法不同
(1)小规模企业应交增值税=本期不含税销售收入×税率(需要缴税);
(2)一般纳税人按照销项税(即销售货物或增值税劳务,销售额×税率,税率为6%~13%)-进项税(即购买货物或增值税劳务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专门凭证,供货方的销项税)计税纳税。
4、小规模纳税人连续12个月销售额超过500万元(>500万元)的,税务机关会强制认定为一般纳税人;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以及新开业的增值税纳税人,也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。